这场政治正确的闹剧 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停止?

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性别,那么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?

男孩从小比较调皮,喜欢玩汽车模型,喜欢玩变形金刚,对数理化比较有天赋;

女孩从小比较文静,喜欢玩洋娃娃,喜欢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一样的通话故事,对文科的东西比较有天赋。

男孩长大会成为男人,女孩长大会成为女人

这些是我们对男女的印象,但对于讲究政治正确的某些人来说,这是对跨性别者的歧视,这是对孩童的误导。

所以,一出闹剧版的政治正确——正在上演

关于男女的诞生

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对其有过描写

当上帝创造了亚当后,怕其孤独,遂取其肋骨制造了夏娃;

女娲造人后,觉得人都会死去,所以将人分为男女,让他们再去创造后代。

那么,男女真的有差别吗?

答案是肯定的

在古老的母系政权中,女性的地位明显要远远高于男性;

而在父系政权中,女性则更多的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。

那么在新社会的如今,男女又是否真正的平等呢?

答案是否定的

男女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平等,许多职业仍然有着性别限制。

于是,一场西方国家的“性别平等”运动,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展开了。

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加拿大去年的几场平权运动。

1.修改国歌歌词,将原本带有性别意味的“in all thy sons command”改为更加中性的“in all of us command”;

2.特鲁多在公共活动中,将英文的“人类”(mankind)一词,给出一个新说法“Peoplekind”;

3.联邦雇员禁止使用带有性别意义的词汇,包括:先生(Mr,sir)、女士(Miss)、太太(Mrs,madam)、父亲(father)和母亲(mother)。改用中性语言或性别包容的语言。

4.G7峰会特鲁多壕掷38亿用作世界上最贫穷地区的女孩上学经费。

你以为这些就是“男女平等”的体现?不,大错特错

2016年,澳洲国立大学进行了一项调查,查看学前教育(幼儿园等)中存在的“性别定式(Gender Stereotyping)”。

什么是性别定式,就是洋娃娃与变形金刚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。

Priest教授和他的同行们潜心研究,从2007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找到了依据,他们发现“男孩的玩具”和“女孩的玩具”对于孩童的“性别成见”的确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他们更是找到了一份2011年的研究论据,证明6到10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“数学是男孩子的活动”的偏见.......

虽然澳洲国立大学的研究还没有完成,但初步的结论已经让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行动起来了,他们认为本地区的“性别偏见”已经刻不容缓,这些“性别偏见”,不但对女性造成了歧视,还对LGBTI群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,必须马上改正。

他们发布了一份“包容性语言指南”(Lnclusive Language Guide),建议维州内的人,不要使用如:妻子(wife)、丈夫(husband)这种异性恋特征明显的词语,转而使用伴侣(Partner)一词来称呼另一半。

不但如此,维州政府还打算把英语的语言习惯给改掉:将英语里第三人称单数的He和She,改为Se,复数Him和Her,则统一用Hir代替。

这股“性别平等”的怪风愈演愈烈,连父亲节也不能幸免,去年在超市推出的一款先给父亲的巧克力蛋糕上,写着竟是“Special Person’s(特别的人)Day”,而不使用Dad。

(PS:下一步是不是要取消父亲节和母亲节?)

去年年初,昆士兰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上,1.5万名志愿者,工作人员和承包商都收到了这样一份指导手册,手册建议大家,不要使用那些“性别特征明显”的词语。

比如:

不使用父亲(father)、母亲(mother),统一使用家长(parent);

不使用丈夫(husband)、女友(girlfriend),统一使用伴侣(partner);

避免使用兄弟们(guys)、姑娘们(girls)、女士们(ladies)、先生们(gentlemen)等词汇,

尽量使用同学们(students)、每个人(everyone)、大伙儿(folks)、所有人(all)这样的词。

今年3月,澳洲国立大学完成上文中提到的学术报告,他们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,结合了28份有关早期教育的学术报告后发现:

如果女孩子们从小只玩芭比娃娃这类“具有鲜明女性特征”的玩具,那么她就会渐渐拥有更女性化的视角,未来的职业选择就会局限在“更女性化”的范围..

同样的,如果男孩子从小只玩“超人”、“变形金刚”、“四驱车”之类的玩具,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更趋向男性化的思维。

报告得出结论,性别特征太明显的玩具、动画、甚至书籍,都会让“男孩更加像男孩”,“女孩更加像女孩”....

是大人们在幼儿园里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性别定式思维和偏见

最后,这份报告对当前的幼儿园给出了建议:

1.把读童话故事的时间用来小朋友们树立“性别平等”的观念;

2.告别那么有“性别标签”的玩具、书籍、日常用语等.....如芭比娃娃,超级英雄手办之类的玩具,如《托马斯和朋友们》、《白雪公主》等动画片,还有男孩(boy)和女孩(girl)的称呼,都将成为历史。

3.力争让性别标签最小化。

现在,这股“男女平权”的风已经愈演愈烈,波及到了周围的城市,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开始被重新整理,凡是存在“性别成见”的内容都会被舍弃掉。

“男孩”和“女孩”之间的界限变的愈发模糊,因为没有人可以确定他或者她长大后是否变性。老师们不允许给孩子们说类似于:“男孩会成为男人”这样的话语。

很难想象今后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模样,这场追求“男女平等”的闹剧现在竟然把手伸向了孩子们,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抗议。

网友评论:

“这是在割裂我们的社会,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性别:男人和女人。让孩子们做自己不好吗?”

你们(维州委员会)真的认为不说‘男孩’和‘女孩’就能让他们不玩自己想玩的玩具了吗?但我还小的时候,我就是个假小子,爬树,开卡车,但我现在依然是个女人。看在上帝的份儿上,别搞那些蠢事,你们才是让孩子们迷茫的人。另外,我们选你是让你把国家变好,不是让你把它变蠢!”

在未来,这世界会变成一个诡异的地方。每个人都穿得一样,长得一样,想的也是一样,或许就跟机器人一样!

本文内容为约克论坛综述,未经约克论坛官方授权,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抄袭、转载本文内容。作品版权受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、Canadian Copyright Act等法律法规保护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